2005年6月10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三件武器镇邪
本报记者 蔡亮 文 见习记者 陈立波 摄

  衢州柯城区荷花街道的荷西苑社区,是衢州市惟一的国家安居工程。整个社区共有居民3400余户,1.1万多人。自1998年社区正式成立以来,这里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,被居民们称为“平安家园”。荷西苑社区是如何来保障社区的平安呢?请随记者去看看它的“三件武器”。

  “电子眼”紧盯可疑之人
    刚进社区的大门,记者就发现正对大门的绿化带里有一只“大眼睛”,一声不吭地盯着门口进进出出的人。“这是咱们的第一件武器——电子监控摄像头。”荷西苑社区主任洪美蓉告诉记者。
    别个社区的摄像头的位置都并不十分引人注意,可荷西苑为啥要让这个“大眼睛”正对着大门,让人一目了然呢?洪主任解释说,在大门附近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是个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好办法,“而且还能对坏人起到威慑的作用,让他一进门就能知道自己已被监控了,他往往就不敢乱来。”除了守门的,社区其他位置也分布有摄像头,这些把关的“大眼睛”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。
    
    一老一壮两支巡逻队
    “我们可不迷信高科技,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人。”洪美蓉主任笑着说出了第二件“武器”——社区巡逻队。
    荷西苑的社区巡逻队共有两支,一支是社区居委会发动老党员、老干部成立的义务巡逻队,另一支是社区里组织一些下岗职工和群众成立的专职巡逻队。“党员义务巡逻队主要负责日常的防范和提醒工作,他们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,发现问题及时指出,防患于未然。而专职巡逻队都是一些身强力壮的中年人,他们骑着自行车24小时不间断巡查,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。”洪美蓉解释说。正说着,记者遇到了正骑着自行车巡逻的周发详和姜三根,两人都是40多岁年纪,黑黝黝的脸庞,粗壮的手臂,看上去十分结实。
    4月中旬的一天夜里,周发详等人巡逻到77幢附近时,听见有人呼喊,接着又发现三楼阳台上有人,立即上前堵截,将两个入室盗窃的贵州人抓获。那家只有一名妇女带着孩子,而两名贵州人都携带刀具,要不是周发详等人及时赶到,后果不堪设想。而就在上个月中旬,巡逻队夜间巡逻时又在37幢附近抓获两名入室盗窃的江西人。
    
    收废品老头也是治安信息员
    有了电子眼,有了巡逻队,社区总该安全了吧?事实上也不尽然。去年春节前后,荷西苑社区一度入室盗窃案频发,这不得不让居委会又动起了脑筋。于是,第三件武器应运而生——治安信息员。
    在社区里,各种各样的治安宣传画、宣传标语比比皆是。社区还通过与当地派出所的联系,经常发布治安预警信息,还请民警为居民上课。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。更重要的是,一大批治安信息员自发地投入到平安社区建设中来。
    俞金海是社区里一名困难居民,平时靠收废品为生,而他恰恰就是一名治安信息员。5月下旬的一天,他在社区里收废品时,发现两个人正在撬门,急忙通知了社区巡逻队。一起入室盗窃案就这样被及时制止了。